20111222

打書釘的超連結

再三聲明跟photo-eye網上攝影書店沒有任何利益關係,每年純粹好奇看看一眾攝影界人物揀選的閱讀選擇,甚麼樣的書配上一個怎樣的個人理由。借用作為超連結、方便到書店和亞馬遜打書釘。

20111122

司馬十一《沉澱》



梁國建先生形容司馬十一的博學多才,不是先說明他得到的三個大學學位資歷,而是司馬答對了誰是淺見美娜!這條深過百萬零一夜的百萬問題,他游刃有餘的輕鬆答道,應該是跟他留學曰本和對通識的追求有關。認識司馬十一是從早幾年每周追讀他在信報寫的攝影師訪問專欄,訪談的都是香港資深和認真的攝影師朋友。文字從抽象的攝影理念到深博的攝影術交流,能在香港報紙的文化版面佔據半版篇幅逾年,實在是奇蹟,當然現在亦已成為古蹟。
司馬除了執筆書寫專欄外,每次都在訪談當時,以大片幅的菲林相機拍攝被訪的攝影師,黑白菲林加上背景模糊的Bokeh效果;當然最有趣的自然是拍攝者跟被攝的互動和權衡關係;須知道被攝者大都是資深的攝影師,拍攝過程的箇中微妙,就是旁觀的也會感到趣味然。司馬曾將照片在香港藝穗會展出過,當然質素比印在報紙好太多了;現在把這批作品造成了iPhone和iPad的程式;不知道是不是香港第一個以展示大片幅菲林作品的apps。我喜歡在iPad看,以這樣的呎吋,擬似觀看8x10的原大感覺,這是觀看距離和菲林比例的模擬連繫,對菲林執迷不悟的另類安慰。程式另有其他的作品部份未完成;建議司馬將程式繼續發展,待ipad3裝有像樣點的鏡頭,發展可以拍成迷人Bokeh的散景深大片幅效果相機程式,看來ipad都要有large format的需求
記憶中曾經下載過純是展示攝影師作品的iphone程式不多,新聞風景旅遊的不算,日本攝影師佐藤謙吾 Kengo Sato的《Silent Fiction》,可能是唯一。照片利用巧妙的技巧,營造東京給大洪水淹浸的冷酷異境。iphone和iPad其實可說是當下跟攝影最貼近的生活器材。連Annie Leibovitz在NBC電視台接受訪問時,坦然認為iPhone是當今的快拍相機(snapshot camera of today),卡片式袖珍數碼相機相信沒太多生存空間了。
記得多年以前,試用配備剎有介事蔡司鏡頭皇牌手機,看過照片後立刻放手,即時將菲林大量入貨!
這個十年多以前的生活基本需求;電話加相機,竟然最後是給十年前臨近終結的蘋果公司完成。現在每每見到新聞報導那麼多人排隊輪候買iPhone,我完全沒半點詫異;始終那確是年代的理性消費。無論你是用家還是水貨用家。
當然由一個完全未有使用過PC和視窗系統的人說出這樣的話,想說的其實是另外的東西。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1101

藤澤佑介攝影展覽

































藤澤佑介攝影展覽
東日本大震災
04/11/2011 - 05/12/2011
私畫廊 
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5-22
星期一至六 下午一時至七時


Photographs by Yusuke Fujisawa
Aftermath of Tohoku Earthquake and Tsunami
Gallery Z : L522, JCCAC, 30 PakTin Street,
Shek Kip Mei, Kowloon, Hong Kong
Mon - Sat 1:00 -7:00 pm


Fujisawa based himself in Miyagi prefecture in March 2011 in order to
collect materials of destruction by the devastating earthquake and the
secondary disaster. Towns helplessly vanished away where ten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were killed by massive tsunami whereas citizens
are still and will be suffering from fears of radiation Fukushima
nuclear plant explosion – The value of making an appeal of this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he believes, is to create public awareness and
opinion where change will possibly begin.
日本攝影師藤澤佑介,早前於今年三月在日本宮城縣地區,拍攝因海嘯和核電廠事故造成的巨大災害。數以萬計的人民仍然深受影響。他希望藉此攝影作品喚起世界各人對此災難問題的反思和關愛。

20110915

《路.燈》蔡旭威攝影個展 "Roads.light" A Photo Exhibition by John Choy


展期Exhibition:9/9 - 16/10/2011
時間Time:11am-7pm, Tue-Sun(逢星期一休館Closed on Monday)
藝術家分享Artist Talk:25/9/2011, 3-5pm
地點Venue:「光影作坊」九龍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2樓10室

20110701

《心.呼吸香港》攝影展

初生之犢的年青發放,有在灣仔藝術中心的《心.呼吸香港攝影展》,青春的觸覺和視野,還有是近期最花心思的攝影展覽場地佈置,不到現場親身體驗和支持、支持香港久未重來的觀賞展覽的熱誠和文化、會是件可惜的事!

還有14樓歌德學院展出至7月2日的若且唯若:何倩彤與鄧國騫聯展 ,實在是個不容錯過的好展覽。


6月25日至7月14日在藝術中心舉行《心.呼吸香港》攝影展。

岑允逸﹒某座



























近日不能錯過的展覽,有心手完熟,歷練資深的攝影師岑允逸的《某座》,一絲不苟的展示氣度,屬示範式的展覽歸類。

Block - a solo exhibition 某座 - 個展
Date: 18 .06 - 31. 07. 2011
Artist: Dustin Shum 岑允逸


20110523

《從「特立獨行」說起 : 一次京港交流後的反思》論壇

文化論壇

從「特立獨行」說起 一次京港交流後的反思論壇
因艾末末的「被失蹤」,「特立獨行」己變成一個敏感詞。
無巧不成話,艾末末被捕的前夕,1a空間正組織以「特立獨行」
為主題的京港交流講座,成行前「特立獨行」改為藝術的「自主性」。
論壇是各參與者京港交流後,再反思香港文化狀態的種種。

 時間:五月廿七日(星期五) 下午二時至四時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L2), N211
講者:蔡仞姿、朗天、陳寧、譚偉平、何紹基、尹麗娟、劉清平、張康生、林慧潔。

歡迎公眾參與,請於1a網上留座。以廣東話進行,輔以英語翻譯。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0414

《垂直風景》攝影系列

劉清平 lau ching ping  2011 ©


































某些東西壯大了、每多危害到另外一些東西的存在方式、甚或消失。現在中國國勢日隆,國家政策偏重現代和科技。固有的文化傳統或其中的多元性,也似乎遭受到相似的情況。現代中國成立以來;除了對傳統的中文文字作大規模的簡化外,中文文字的排列方式也逐漸背離傳統繁體書寫的由右至左的直行排列方式。現在佔據了中文出版市場大部份的簡體書刊,排版方式是跟英文書系相若;由左至右橫排排列,當中最大的優點就是在中文字中夾雜英文(或左至右的其他國家的文字系統),都相對直排方式更容易跟英文的閱讀邏輯相容。因為跟英語接軌國際、卻犧牲了文化承傳。自己因為在香港成長,一直以來都是學習繁體中文字,漸次對仍然堅持直排中文的台灣的出版物有著個人情意的執固。幸好自己身處繁簡世界共融的香港,現在仍然可以在繁簡字體的出版物中作選擇。

距今已逾千年的中國唐朝,如今可以在日本的京都尋覓遺韻。直排的漢字傳統,在日本的出版物,無論是文字小說到年青前衛流行的時裝雜誌,原來一直堅持和保全。電腦的排版軟件,直排漢字的工作方法,是會因為日本市場而作特別的設計安排和調整。科技的進步,不會因為文化的兼容而作不必要的犧牲,反而是確保物種的保存和多樣性,作不妥協的延續。見到原本是中國文字的傳統展示方式,我們選擇不予保存,反而在別國對其更專而重之的保留。

在科幻電影的世界裡,最令自己興奮的莫過於讓人感覺可以看見未來。在電影《攻殼機動隊》的未來,世界好像都是由東方人統治的,未來世界會因為氣候的異常、空氣污染得天色灰沉、整天下著酸雨;氣候暖化造成低洼的地方給水淹浸,香港的電車路軌成為渡船的河道。中文字的霓虹光管招牌整天閃亮著,破落的路燈映照殘垣的舊樓房、牆壁上堆疊了層層的海報標貼。我先前也確是願意相信世界就是會這樣沈澱下去。但是現在我在街上看到直排中文字體的霓虹光管招牌,我漸漸感覺到這將會是道末世的風景。直排中文字的世界正在無聲無氣的慢慢消失,未來並不是循我想像的那樣發生。

香港百多年以來都是進行著中英文化共融實驗的城市,亦因這原因而受到世界注視。香港地處中國最南的邊緣,追溯尋源,亦是中國文化補白承傳的隱世儲存庫。香港的中西國際融合可以追溯至中國唐朝時的中西混雜,香港人的日常語言廣東話比起普通話更接近古韻,廣東話的聲調最貼近唐詩的音律;廣東的粵語流行曲、粵劇、武俠小說、民間小吃、當然還有已被摒出聯合國法定語文的繁體中文漢字。無不遺落在中國最南的邊緣城市,奇跡的在香港得到延續和保留。

在盛世的中國,香港是唯一可以安心買到貨真價實生活必須品的邊緣城市;可以為內地中國人供應「可靠」的豪宅、鑽石黃金、人壽保險、影音器材、奶粉、洗頭水、成藥、豉油、餅乾零食之類、還有言論自由。 
這次的攝影其實是對著行將消失、關於中國文字的一道人文風景的緬懷。原先以為香港可以為中國文化作少許補白承傳的作用,但例外中有例外也是理所當然。個人對於這個攝影的題材不著保育的使命,隨著科技的發展,不合時宜的方式終會被時代淘汰。直排的中文文字霓虹光管招牌,其實一直緊隨香港人的隨遇而安、變通和適應能力而轉變,除了傳統的直排外,有時左至右、有時右至左,用以標示或暗示方向,不墨守成規;有時是狹窄空間的垂直擴展,方便對陳列的最有效展示;當然亦充份發揮了中文的有機和可塑性,是少數可以用任何方向排列的文字。

1997年以後,香港重回歷史軌道的邊緣位置,可能這亦是香港重拾正常的角色和狀態。這次展覽的想象,就著香港在歷史中的位置重塑,那微妙的純粹性與其說是香港的精神狀態,但亦可能是大中國以外的一種邊緣補白。

「打開本子。你看我看你」北京座談會






















日期|2011年4月16日
時間|下午2時至4時正
地點|北京今日美術館演講廳
主持:
李照興 Bono LEE

講者:
蔡仞姿 CHOI Yan Chi
朗 天 Long Tin
譚偉平 Lukas TAM
方敏兒 Janet FONG
Meg MAGGIO
石玩玩 SHI Wan Wan
馮博一 FENG Bo Yi
張康生 Enoch CHEUNG
劉清平 LAU Ching Ping
陳 寧 CHAN Ning
盧燕珊 LO Yin Shan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1年4月17日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
地點|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

主持:
譚偉平 TAM Wai Ping 

講者:
蔡仞姿 CHOI Yan Chi
朗 天 Long Tin
陳 寧 CHAN Ning
李照興 Bono LEE
尤 洋 YOU Yang
馮博一 FENG Bo Yi
尹麗娟 Annie WAN
劉清平 LAU Ching Ping
方敏兒 Janet FONG
盧燕珊 LO Yin Shan


節錄自展覽策展人蔡仞姿的文字:

「自主性」於藝術市場、潮流與社會的意義

「藝術的自主性」所注視的是一種創作道路的選擇,那是對藝術上自我的追尋有很強的信念,「自我」「自持」但不是「不隨俗」而立於社會之外,「自主性」是在大話語與市場之內或外再尋找創作的「自我聲音」,在當代藝術的散焦點的潮流下,在大話語之外,其實是共存著很值得細味的「獨行」創作羣。
-----座談的焦點是探討「自主性」於藝術市場、潮流與社會的意義再細看其與當下文化的關係。
「打開本子,你看我看你」是今次座談的前奏活動,先由「自主性」看香港當代創作。「你看我看你」只是假借互望而展開討論。所謂「自主性」是一種不需要以「他者」的帶引而創作的姿態,「他者」或是市場或是潮流,或是主導性的文化話語。今次参展的香港作者顯而易見都是先有個人主導的藝術方向,而文化身份與及「文化符號」或「政治符號」等都不是這些作者的前切語,文化質感與身份議題只是自然地滲現於作品之中。「自主」並非「自我」,「自主」與「獨行」所指的是一種堅持的鑽研,由獨特的面貌凝聚致深的藝術能量?使藝術回歸藝術。在紛攘的當代,讓藝術引見另類眼光,發揮其文化能量,這是我們企望藝術於文化中的重要位置。
市場與潮流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不必是壞事,但如何並行地發揮「有態度」的創作呢?當代藝術的自主、自由,我們又可以如何駕御、理解與運用。
中國與香港特區有不同的文化生態、創作條件,藝術與我們的「當下」是有很多值得互看與對望的層面。
這裏我以其中一位作者陳寧的選句作結:
“The poet can have only one prayer: not to understand the unacceptable—let me not understand, so that I may not be seduced…let me not hear, so that I may not answer…The poet’s only prayer is a prayer for deafness.” by Russian poet, Marina Tsvetayeva in “Art in the light of Conscience” (1932)
那是節錄自俄國詩人的話語。

蔡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