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黃啟裕」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黃啟裕」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00409

Hong Kong Photography 2010 @ INDEXG (1)

李家昇電郵邀約策展半部份在加拿大INDEXG舉辦的香港攝影展,我負責邀選十位香港攝影師,另半部份的十位由Evangelo Costadimas 負責。地點是多倫多INDEXG畫廊;開幕酒會在2010年4月24日星期六下午,展期由2010年4月21至5月30日。全部參展名單待電子邀請卡出版後再貼出。這裡先感謝願意參展我半部份的十一位攝影師,小丁+ 洪竹筠、黃啟裕、何兆南、又一山人、孫樹坤、黃淑琪、沈嘉豪、余偉建、吳世傑和謝至德。
以下是為今次展覽寫的文字:


香港百多年以來都是進行著中英文化共融實驗的城市,亦因此原因而受到世界注視。香港地處中國最南的邊緣,追溯尋源,亦是中國文化補白承傳的隱世儲存庫。香港的中西國際融合可以追溯至中國唐朝時的中西混雜,香港人的日常語言廣東話比起普通話更接近古韻,廣東話的聲調最貼近唐詩的音律;廣東的粵語流行曲、粵劇、武俠小說、民間小吃、當然還有已被摒出聯合國法定語文的繁體中文漢字。無不遺落在中國最南的邊緣城市,奇跡的在香港得到延續和保留。1997年以後,香港重回歷史軌道的邊緣位置,可能這亦是香港重拾正常的角色和狀態。我這次展覽的想象,就著香港在歷史中的位置重塑,那微妙的純粹性與其說是香港的精神狀態,但亦可能是大中國以外的一種邊緣補白。


©小丁(Siu Ding)+洪竹筠(Ada Hung)

先說洪丁洪丁(Hung Ding)小丁(Siu Ding)和洪竹筠(Ada Hung)兩位女子共同合作的創作單位。認識小丁是源於發現她對拍攝即影即有照片的熱情,邀請她於我在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JCCAC)的《私畫廊》(Gallery Z)展覽, 展覽名稱叫《廖雁寧》(Liu Ngan Ling),展覽一部份是小丁邀請多個攝影師和朋友替自己拍照,完全開放了自己的隱私、身體、生活作不同的湊合嘗試;另一部份是她自己拍攝的手造攝影書《我住香港》(I live in Hong Kong)和跟洪竹筠合作的《二十二個清晨》(22 morning streets)。這次就是選了《 二十二個清晨》的其中一幀,照片其實是洪竹筠拍攝小丁由出生到現在曾經居住過的二十二個地方,時序幾歷三十年,小丁認為不能找回已經過去了的舊衣裳,遂以純粹的裸身溶合於香港的不同地方,除了盡量不想驚動途人,也覺得城市在清晨的狀態更像卸了裝的素顏,最誠實、最真摯,所以每幀照片都是晨早拍攝。無論是《我住香港》或《 二十二個清晨》,她們的作品都體現了別樣的香港情懷,更出人意表的是兩位都是在香港受教育和成長的香港人。




©黃啟裕(Blues Wong)

黃啟裕(Blues Wong)曾經是娜移(Dislocation)攝影雜誌的編委成員,近年投入教育和策展的工作。最近的大型攝影展覽《影像香港當代攝影展》(Imaging Hong Kong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Exhibition)和《城市漫遊者 ─ 社會紀實攝影》(City Flâneur: Social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均是他參與策展。黃啟裕這幀多幅拼合的照片,展示城市生態和攝影者視覺構成的複雜狀態,節奏奇詭神秘,無論是視覺符像、作者挪涉的隱諭,每每透逸都市漫遊者對人類文明進化、城市發展、自然生態的弦外之音。




©何兆南(South Ho)

何兆南(South Ho)是今屆香港藝術雙年獎得獎人之一,自喻為第四代香港人。這套在夜間拍攝行人隧道的黑白照片,亦是其參與藝術雙年獎的作品。作品不是純粹的攝影紀實,而是利用攝影長時間的感光特性, 在行人隧道的奇異框架下, 拍下經過長時間曝光的固定和流動光線,把中國文字遊戲的柳暗花明以攝影影像作超現實呈現。




©又一山人(anothermountainman)

又一山人(anothermountainman)是香港著名跨媒體創作人,近年攝影作品《爛尾樓》,利用亦真亦假的擺拍(fabricated photography)拍攝方式,帶出城市生存和發展難以穩測的蒼涼無奈。這次選的是《凡非凡》(heaven on eath)裝置藝術在維多利亞港的照片。《凡非凡》可以說是又一山人的裝置藝術展品,但每次他都會以他那笨重的8x10吋照相機拍下來成為攝影作品。《凡非凡》先後在中國深圳、香港淺水灣和鄰近西九龍海灣展出。這幅是在西九龍海灣展出時,以著名的中環建築群作背景的作品。在隱世仙景出現的盆景古松,出現在現實都市的場景,喻意不無雙倍海市蜃樓的荒誕感覺。



©孫樹坤 (Leon Suen)

孫樹坤(Leon Suen)是拍攝紀實攝影的經驗能手,兼在大學教授新聞攝影,近年跟幾位志同道合的攝影師在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JCCAC)開設「光影作坊」(Lumenvisum),舉辦攝影展覽和工作坊。這輯照片是利用4x5相機在香港不同地區的朋友家取景拍攝。首先要選擇光線充足,最好是陽光普照的日子。找來大幅的黑布把朋友家的窗門密封,再在窗戶刺一針孔,讓窗外影像從針孔投射進室內。利用百多年前攝影發明的明室(Camera obscura)原理,活生生的將屋外世界的公共空間和室內私人空間交叠,既是科學的田野記錄,也是浪漫的城市想象。

20090304

攝人絮語


吳世傑網站的出世後,今早又收到另一個令人期待的博客網誌出場訊息,名字叫攝人絮語 Blogging Photography,背後的主持是Edwin Lai、Blues Wong和Dustin Shum,單看這個名單,就相信這將會是一股相當攝人的力量。眼見時下香港傳統主流媒體對本土文化藝術的無知和不濟,每一個網誌或網站的成立,無疑是把年青新世代跟主流的傳統媒體愈走愈遠。

20090114

《影像香港》策展論述和回顧與前瞻


《影像香港》在第一展場中央圖書館的短短十天展期,參觀人數愈萬,可見香港人對攝影藝術的熱愛相當沸騰。展覽策展的議論,Michael Wolf對展覽場地的意見,以至未來的發展,近來都在朋友間熱切的討論,這是個期待以久的詳談機會。
JCCAC L7-22「失焦」工作室邀請了《影像香港》的策展人黎健強和黃啟裕在本月底到來進行一次座談會,暢談籌辦這次展覽的過程、策展論述和一切回顧與前瞻。時間是二月一日(年初七、星期日)下午三時至五時,歡迎出席和發表意見。由於座位有限,請先作電郵登記:thresholdxnsai@gmail.com

Forum for "Imaging Hong Kong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Exhibition" will be conducted in Cantonese.
Speaker: Dr. Edwin Lai, Mr. Blues Wong (Curators of "Imaging Hong Kong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Exhibition")
Date: 1 February, 2009 (Sunday)
Time: 3-5pm
Location: Out Focus Group (JCCAC L7-22)
L07-22, Jockey Club Creative Arts Centre,
30 Pak Tin Street, Shek Kip Mei, Kowloon,
Hong Kong

Seats are limited therefore please register for a seat in advance. Please send email to: thresholdxnsai@gmail.com

20081218

影像香港當代攝影展



相信是近年來集合最多香港攝影師的一次關於拍攝香港的展覽。
第一展期的展場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日期由2008年12月20日至12月30日。
開幕禮於12月20日星期六下午二時三十分在中央圖書館展覽館舉行。同日早上十時至下午一時於一號活動室有研討會: 《後九七的中港澳藝術攝影》。講者有馮漢紀先生、李銳奮先生、黎健強博士和黃啟裕先生,盧婉雯女士將會擔任主持。
自己因為工作關係,未能趕及參與研討會,但應在下午二時左右到達會場,見面再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