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王禾璧」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王禾璧」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31113

Relativity in City







































Tota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ddress: 465-16 Pyeongchang-dong, Jongno-gu, Seoul, Korea
Opening hours: Tuesday to Sunday, 11am to 6pm
www.totalmuseum.org

20120927

文化博物館演講室


沒有必然的攝影語言
人像攝影所遇到的問題不在於攝影,而在於拍攝者、被拍者和觀眾之間的關係,也因如此複雜的變數,增加了多視點的閱讀方式,其不確定性帶來閱讀上的挑戰,同時也增強解讀上的玩味性,因而產生所謂「沒有必然的攝影語言」。這亦接近當代視覺藝術藉由不同的背景論述,產生不同的表象解讀,如在數碼化的攝影時代,人像攝影反映那一部份的「真實」?或是尋找那隱藏的「虛假」更為有趣?「沒有必然的……」或就是這時代的反照。博物館將邀請展覽的三位客席策展人與觀眾分享他們的看法。

日期:2012年9月29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演講室
講者:王禾璧女士(藝術家)、譚偉平先生(藝術家)及盧婉雯女士(藝術家)


眾生活 • 眾生相 — 漫談影樓攝影
今天的數碼攝影科技非常普及,但過往為個人、家庭留影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上影樓拍照亦十分流行。講者將介紹香港舊式影樓攝影發展的歷史,並講解影樓攝影如何為不同階段的人生留下紀錄,反映時代和社會價值的轉變。

日期:2012年10月20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演講室
講者:吳文正先生(攝影師及本地文化研究者)


瞬間 • 定格 — 新聞攝影中的人像拍攝
新聞攝影工作者以敏銳觸覺捕捉新聞事件的精髓,透過影像傳達與事件相關的時、地、人、事等訊息,當中人像的處理可直接影響到觀者對事件的印象和解讀。講者將從專業角度介紹在新聞攝影中處理人像題材的要點,並與觀眾分享個人的實戰經驗與體會。

日期:2012年11月3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演講室
講者:余偉建先生(攝影工作者)


愛 • 攝 — 「看」親密攝影
人們怎樣在特定的時間捕捉情人或親人的肖像?人像攝影的普及如何改變我們對這種攝影再現方式的理解?講者將講述她個人創作上一直關注的事,及思考親密照片相關的內容,並以中、外攝影歷史上一些作品為例子,說明如何「看」親密攝影。

日期:2012年11月17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30分至4時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演講室
講者:黃淑琪女士(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講師)


參加方法:
每節名額80人。報名請致電2180 8260或填寫教育及推廣活動報名表格(表格可於網上申請或下載表格),先到先得。

此節目以粵語進行。http://www.heritagemuseum.gov.hk/chi/exhibitions/exhibition_details.aspx?exid=193

20120525

俄羅斯電視台報導 "Different Dimension"








圖片來源自朱德華越洋報導,下面文字是俄羅斯電視台報導的英文譯本。

The door to the 'Different Dimension' (17/05/2012)

In the Novosibirsk Museum of Art opened the door to the "Different Dimension". Today, they launched the 4t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On several floors of the museum housed more than 300 works made by autho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Organizers say that except for a few projects in Moscow, "Different Dimension" - the only large-scale exhibition of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taking place in Russia on a regular basis.

Festival of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Different Dimension" held in Novosibirsk, once every two years. Each time the curators try to acquaint the public with interesting authors as to the West and the East. At the same time at the festival is usually a few works of Russian photographers, who are already exhibited in the country. At this time one of the halls of the museum took a series of Petersburger Andrew Chezhina "Transparent dreams." But the symbolic persona of the "Different Dimension 2012" can be called an American photographer Roger Ballen.

Roger Ballen has lived 30 years in South Africa. In Novosibirsk brought him a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Shedoulend. This is - a journey into the unknown to us a world where human relationships are not like us in the familiar. Where there is a century, the so-called "black racism", and very different ideas about the rights of the white man. Roger for several years rented in a house with many rooms, watching the life and death over its inhabitants. However, his work - metaphorical, they go far beyond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The same can be said about the extensive exposure photographers from Hong Kong, which was first brought to Russia.

But these pictures you can see how the Hong Kong. Until 1997 it was under British protectorate, after received the status of autonomy with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author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ing what happened, self-identification. Therefore, no postcard exhibition of Hong Kong. But there is a reflection of the pressure on the town common man, individuality, personality, and the removal of many other problems. Just a festival attended by dozens of authors. Besides Russia,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y are Austria, Belgium, Italy, Taiwan and Japan. Some photographers personally came to Novosibirsk for the opening of the exhibition.

Alex Kudinov, Constantine Tynaev

20120524

俄羅斯當代國際攝影節﹣不同面向































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州立美術館
Novosibirsk State Art Museum, Russia

展覽: 當代國際攝影節 ﹣不同面向 
            香港聯展主題 ON HONG KONG
日期: 2012517 - 617

香港攝影師在外展示的一個展覽,這次遠在新西伯利亞州立美術館。這屆的大會主題是《Different Dimension》,主題海報大都是以俄文書寫,陌生而有趣的異國情調。香港部分的策展人是朱德華,這是他預備的背景資料文字,大家可以從中瞭解這展覽的情況。如果剛好你也在展覽地方的路途上,你還有充裕的時間趕上觀看。

第四屆「當代國際攝影節 ﹣不同面向」即將於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州立美術館 Novosibirsk State Art Museum, Russia; 蒙主辦機構的邀請,香港是第一次以聯展形式,獲邀出訪俄羅斯的國際攝影活動,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及藝術團體交流,並向他們介紹當代香港攝影藝術的發展情况,展期是517日至617日。


香港聯展主題ON HONG KONG
策展人朱德華相信俄羅斯對香港認識不多。在全球一體化效應下, 高消費模式和高樓價齊步並進,香港跟亞洲其他城市一樣,已經發展成一個大都市;九七年香港以特別行政區身份回歸祖國,九七年後在社會經濟的轉型下, 香港的生活文化和社會的意識形態,相應地亦起了變化。因此根據目前城市的現象,啟示出用ON HONG KONG為聯展部份的主題,藉著攝影家的作品,令俄羅斯的人民能認識香港文化及香港當代藝術攝影的發展。

獲邀請的十位攝影家,當中包括梁志和、蘇慶強、王禾璧、馮建中、尹子聰、黃淑琪、吳文正、朱德華、李志芳、岑允逸。他們是近二十年來香港藝術攝影發展的代表, 當中涉及香港的題材的作品,均帶著各位攝影家在香港生活的個人感受,對城市的變遷及社會不同層面的關注和情感, 他們的作品各有特色,風格異㢠。

香港資深藝術和攝影評論家黃啟裕認為ON HONG KONG的作品可劃定為四類:懷舊的、異國情調的、精神分裂的和虛構的。

懷舊情懷的作品有吳文正的〈香港老店〉、王禾璧〈生活中的瑰寶〉和蘇慶強〈南華地誌〉,香港和中國大陸快速的城市重建和發展令經濟和社會產生鉅變,老商店和殖民時期建築的命運岌岌可危,中國農村的生活條件也處於動盪之中。
異國情調的有朱德華〈遊行〉和岑允逸〈都唔係廸士尼〉,他們的作品解讀了一個攝影理論Architourism (旅遊建築),暴露了對勢在必行的架構的疏離,及揭示對中國當代城市如香港、北京和中國南方城市景緻的奇觀。
精神分裂的算是馮建中〈樓花〉和尹子聰〈城市 ﹣亮〉的作品,那令人不安的多重暴光處理手法,與挪威表現主義畫家愛德華·蒙克的作品《吶喊(1983)互相呼應。
虛構的作品有 李志芳〈Look〉和梁志和〈彩色系列〉,那是他們對自己所處的城市的個人札記;黃淑琪〈Collector〉以女性詩意的眼光描繪我們內心的深處,在模糊明暗對比的記錄間得到靈魂上的安息。

據朱德華了解:「俄羅斯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卻因政治因素,近十多二十年才對外開放。 近年俄羅斯對亞洲文化特別好奇,如香港、台灣、日本、韓國等發展完善的國家地區。我期望俄羅斯新西伯利亞是首站,日後亦希望能把香港的藝術攝影推廣至莫斯科及聖彼得堡等重要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