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30

吳世傑的風景攝影(8)


《Found Landscape》© 吳世傑

劉:你出門拍照是否都有某些期盼?
吳:從前只選擇「好天」的日子才出外拍攝,但現在發覺不同的天氣情況又可能有另一些可能性。

劉:「好天」是因為照片的調子可以有很好的變化和跳躍。
吳:現在覺得天氣不好也仍然有很多有趣的變化。

劉:我想你拍攝的方式,應該很難「快」的。是甚麼讓你決定在何時拍攝,拍攝的工作流程又是怎樣的?
吳:在某些凌空的視點,我會選擇有斜坡或較高的位置,以便找尋心中的構圖;有時在不太熟悉的地方,也只是隨看隨行,認定適合的地點,先安放相機於三腳架,有時要等待拍攝、有時亦不容你等待甚麼。

劉:通常拍攝一張照片平均要停留多少時間?
吳:起碼廿多分鐘。

劉:拍一個構圖,會用多少菲林?
吳:如果是120卷裝菲林,會把全卷拍完,通常是4張或6張(視乎相機片幅)。比較少會因為視覺構圖的取捨而移動少許位置重複拍攝。

劉:拍攝多幾張是因為曝光值的關係嗎?
吳:我的測光方法和曝光值的決定是蠻有信心的。曝光值通常不會改變,只是希望照片內的光線、人物有不同的位置和變化。如果是拍攝4x5片幅,通常是拍兩張,保險一些。

劉:有時菲林經過長時間曝光,留下一些光線的流跡,沒拍下人的蹤影。
吳:那是個不同的「曾」。

20091017

吳世傑的風景攝影(7)


《Found Landscape》© 吳世傑

劉:那作為一種假設的說法:如果你手上有100張照片選擇作展覽,你從中選取14張,你可能就是會由這種出發作選擇?
吳:(思考數秒…)無。

劉:說說「曾在」,你提過曾拍攝城寨,好像很容易理解似的,攝影師知道某些東西行將消失,就把它拍攝下來。有沒有某些東西拍了下來,卻沒有想過發表的?
吳:拍攝時不會想太多怎樣發表等事情;可以發表,也無妨;亦不會刻意為發表而拍攝。我相信每人也會帶著自己一套filter上路。

劉:有攝影師可能覺得自己有十套filter的;遇見不同的題材,就拍不同的東西。
吳:我就沒有,所以這許多年以來一直都是以同一的filter拍攝不同的風景。

劉:有沒有拍攝人物?
吳:很少。可能不太擅長跟別人溝通,亦不喜歡在街上拍人,怕把別人騷擾。

劉:你風景照片中不時會遇見人物安插在不同的角落。在等待的拍攝期間,你如何決定按下快門的時間?那是否有等待的過程?
吳:都有的。例如途人走到那個位置,又或者那人俯下身的感覺良好,與面前的景觀為「一整」就按下快門。

20091014

只要有夢想 原來可以再來一次



吳世傑的訪談大約刊登了一半的篇幅,但The Impossible Project在照相物料發展歷史的時間線上迴轉往返的發展,確是非常有趣,謝謝Hisun提供資料給關心這方面的朋友作參考。

資料連結:
http://www.the-impossible-project.com/

吳世傑的風景攝影(6)


《Found Landscape》© 吳世傑

劉:歷史中很多風景攝影的作品,那攝影記錄可能包含某種歷史或社會的意義,甚至可看到都市或城郊的變遷,或隱含道德的批判?你有沒有也背負著這些東西?
吳:我不理會這些的,在那一刻來說,可以是純粹個人的視覺經驗;但之後作品在歷史中再看它盛載著甚麼內容,也不能算是我的功勞(不是我原先的意圖)。如果作品放入城市保育或變遷等題目下,照片可能有其自身的功能,但這絕不是我拍攝那刻要說的東西了,只能說讀者的個人詮釋豐富了影象的內容。

劉: 但這些東西很多時會造成很多畫面的沖突,又或令畫面成就某種內容?
吳:我不排除有這些可能。例如城市的某些地方將會消失前拍下記錄,但那是否歷史或城市變遷的記錄,卻並不是我最著意的東西。

劉:具備這些「內容」有沒有好處?
吳:對個人來說沒甚麼所謂。

劉:有沒有純粹個人的創作,經時間的過後而豐富了?
吳:作品因此而豐富了,我是不會排斥的。

劉:但你喜歡這樣嗎?是否覺得作品的意義更豐厚?
吳:我覺得「無壞」的。

劉:會否追求這些呢?
吳:拍攝的那刻不會;之後如果有,會更加好。

20091013

吳世傑的風景攝影(5)


《Found Landscape》© 吳世傑

劉:看得很抽象,但現實世界卻不是這樣抽象的。畫面上有文字符號,街道上亦可能有廣告招牌?
吳:那些我不太理會的,那些我會看成為調子或是線條之類……

劉:但它們的出現卻可能在畫面內形成訊息。
吳:我不理的。我是不會理會畫面上某些約定俗成的符號,例如影像出現箭咀的方向。我大多的拍攝意圖跟箭咀的指向並無別的意指,或者可以說是刻意無視這些東西。

劉:可否說說直幅的構圖?
吳:我們的視覺比較接近橫向的構圖;我選擇直幅取景,那是一種比較突顯和刻意的構圖方式,很著意的把面前的空間框了起來。

劉:你常標示在作品旁邊的「我.曾.在此.遇見」,基本上已就是我提問的各項了。
吳:「我」就是filter(濾光鏡)的組成,特別是在視覺方面,當然亦可有更深的指向;「曾」就是時間;「在此」就是空間;「遇見」就是這許多的東西走在「一」起。

劉:一直都是喜歡和在意尋找點線面和調子的跳躍?
吳:其實頗形式主義。

劉:有沒有例子,是由你這種形式的出發,放在別人眼裡,可能讀出由畫面影像調子而來的別樣訊息?
吳:這可能是看的人「有心」,但這不一定是我關心的東西。你在我的影像閱讀到影像以外的訊息,我可不負責任。

20091011

吳世傑的風景攝影(4)


《Found Landscape》© 吳世傑

劉:攝影師所謂看多了的過程,可能見諸於時間的歷煉,拍攝時的visualization(預視),拍攝後的照片選輯等等。
吳:我近年的拍攝命中率其實頗高的。自己由visualize到拍攝,通常都會成作品。除非攝製過程有點失誤。

劉:有些甚麼可以成為拍攝的條件呢?
吳:唔知喎,我也很想知!

劉:拍攝了這許多年,你心中一定有某些東西,才能打動你拍攝的動機?
吳:我知道一定是有些東西,潛意識我拒絕去了解。

劉:會不會是有某些物象、光線、線條之類等東西,通常都會打動你的呢?
吳:會有的。首先那個吸引我的場景大多會是有很多不同的調子(黑白灰的色調變化)存在著,那調子是跳躍的,不規律的跳動。而且不屬於一些慣常的pattern(模式),我的目光會在那景框內跳來跳去。如果框內是存在著慣常的pattern的話,我未必有興趣。如果我的視覺焦點可以不停在框景內游動,我會待會多點時間,再決定是否進一步提取相機拍攝。說起來框內的調子對我來說是頗為重要的。

劉:那是種很「黑白」的觀看啊!
吳:當然,我拍的是黑白照片。

劉:但現實世界除了調子外……
吳:有form、有線;但最基本來說可算是調子吧。

20091010

吳世傑的風景攝影(3)


《Found Landscape》© 吳世傑

劉:這次的展覽作品由97年至09年創作,是個不短的近十二年的過程,從作品的面貌看來,確是非常貫徹的吳世傑風格。
吳:我是比較「唔變」的,那種持續性既是種習慣,也是種因循。自己亦不太感覺會變。除了是片幅的比例,有時長有時闊;視點的選擇有時站在地上,有時是凌空之類。

劉:那你有沒有感覺2009年的作品比對1997年進步呢?
吳:我沒有這樣考量。有沒有進步於自己而言亦似乎不太有意義,很多時拍攝照片可能都是用作自娛比較多。

劉:那作品之中一定有某些自己是特別喜歡的,或者達到自己最喜歡的某些要求?
吳:隨著時間的變化,作品也可能有所演化;好像九零年之前的興趣,是拍攝一些比較局部的場景,近期的取景相對寬闊,相信所謂變化也是如此而已。如果從80年代《被攝物》展覽時期說起,我多會是選擇拍攝一些建築物的局部,或者說是比較「tight」的取景;但相對現在,我會說是對物象距離拉得比前遠了許多,可說是愈站愈後。為甚麼會這樣呢,可能因為自己喜歡detail(細節)。80年代喜歡拍的物象局部細節,可能是一些牆壁的剝落,光線方向下調子的變化。但現在距離拍攝的東西站得遠了,所謂「大景」的細節其實更為寬闊,view angle 大了,看的東西可能更多了。

20091009

吳世傑的風景攝影(2)


《Found Landscape》© 吳世傑

劉:你是作為一種個人的表達方式,還是純是以作為一個記錄者身份作拍攝?
吳:那要看看表達是怎樣的定義?圖像的背後是否想「講」某些東西?

劉:或者說你的照片是否有某種的「功能」?
吳:可以說在街上那個拍攝到的景觀,是作為我個人的反映。每個人都會拍到不同的東西;打個譬喻是每個人都有某些濾光鏡(filters):他讓光譜上某些特定光波通過而隔絕其他,那些「濾光鏡」影響各自拍到的東西。那些「濾光鏡」是如何組成,是由不同的個人成長經歷、有機多變的形成,每個人都不盡相同。既然每個人都有獨特不同的「濾光鏡」;如果在自己的自由意願取向下拍攝,你是甚麼人,由甚麼「濾光鏡」構成,就會拍下甚麼樣的照片。

劉:第一次看到你作品的展出,是很多年以前「被攝物」攝影展覽,也是黑白照片。
吳:我是從未展出過彩色照片的。

劉:你多年以來都不是以攝影作為工作;你是抱著怎樣的心態或身份來拍照的呢?
吳:即係無目的性囉。

劉:可能是種很個人的理由,但那是由甚麼來延續了這許多年,到底是因為攝影,還是只因為喜歡這風景?你其實沒有為世界做各種記錄的職責。
吳:我是為自己做的,也沒有想過那是作為藝術和創作。

20091008

吳世傑的風景攝影(1)


《Found Landscape》© 吳世傑

攝影家吳世傑的直幅取景黑白照片,自從在《影像香港》攝影展覽展出以來,一直都是談論的焦點。吳在今年四月期間在香港hulahoop畫廊接續展出了近十年間拍攝的照片,展覽名字叫《Found Landscape》。無論是在拍攝內容或是技術層面來分類,吳世傑都是少數可以獨成一家的位置。展覽期間跟吳世傑隨想隨談了個多小時,寫下來跟各位朋友分享。


劉:你一直以來都是拍風景攝影(Landscape photography)?到底甚麼是風景?
吳:對我來說,風景是一個空間,裡面是個有時間有空間的場景。裡面的人和事,沒有主導性。我的定義是頗為寬鬆的:有一個時間空間的某個視點(view point)都可以是風景。

劉:風景是因為你而存在?
吳:在街上你站在甚麼位置,用甚麼角度觀看,造成個人的風景。

劉:這種個人的風景在你來說,是一種表達的東西,還是一種記錄呢?
吳:當然是一種記錄。「我」在某個時空用光「刻錄」了某個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