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5

俄羅斯電視台報導 "Different Dimension"








圖片來源自朱德華越洋報導,下面文字是俄羅斯電視台報導的英文譯本。

The door to the 'Different Dimension' (17/05/2012)

In the Novosibirsk Museum of Art opened the door to the "Different Dimension". Today, they launched the 4th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On several floors of the museum housed more than 300 works made by autho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Organizers say that except for a few projects in Moscow, "Different Dimension" - the only large-scale exhibition of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taking place in Russia on a regular basis.

Festival of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Different Dimension" held in Novosibirsk, once every two years. Each time the curators try to acquaint the public with interesting authors as to the West and the East. At the same time at the festival is usually a few works of Russian photographers, who are already exhibited in the country. At this time one of the halls of the museum took a series of Petersburger Andrew Chezhina "Transparent dreams." But the symbolic persona of the "Different Dimension 2012" can be called an American photographer Roger Ballen.

Roger Ballen has lived 30 years in South Africa. In Novosibirsk brought him a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Shedoulend. This is - a journey into the unknown to us a world where human relationships are not like us in the familiar. Where there is a century, the so-called "black racism", and very different ideas about the rights of the white man. Roger for several years rented in a house with many rooms, watching the life and death over its inhabitants. However, his work - metaphorical, they go far beyond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The same can be said about the extensive exposure photographers from Hong Kong, which was first brought to Russia.

But these pictures you can see how the Hong Kong. Until 1997 it was under British protectorate, after received the status of autonomy with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author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ing what happened, self-identification. Therefore, no postcard exhibition of Hong Kong. But there is a reflection of the pressure on the town common man, individuality, personality, and the removal of many other problems. Just a festival attended by dozens of authors. Besides Russia,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y are Austria, Belgium, Italy, Taiwan and Japan. Some photographers personally came to Novosibirsk for the opening of the exhibition.

Alex Kudinov, Constantine Tynaev

20120524

俄羅斯當代國際攝影節﹣不同面向































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州立美術館
Novosibirsk State Art Museum, Russia

展覽: 當代國際攝影節 ﹣不同面向 
            香港聯展主題 ON HONG KONG
日期: 2012517 - 617

香港攝影師在外展示的一個展覽,這次遠在新西伯利亞州立美術館。這屆的大會主題是《Different Dimension》,主題海報大都是以俄文書寫,陌生而有趣的異國情調。香港部分的策展人是朱德華,這是他預備的背景資料文字,大家可以從中瞭解這展覽的情況。如果剛好你也在展覽地方的路途上,你還有充裕的時間趕上觀看。

第四屆「當代國際攝影節 ﹣不同面向」即將於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州立美術館 Novosibirsk State Art Museum, Russia; 蒙主辦機構的邀請,香港是第一次以聯展形式,獲邀出訪俄羅斯的國際攝影活動,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及藝術團體交流,並向他們介紹當代香港攝影藝術的發展情况,展期是517日至617日。


香港聯展主題ON HONG KONG
策展人朱德華相信俄羅斯對香港認識不多。在全球一體化效應下, 高消費模式和高樓價齊步並進,香港跟亞洲其他城市一樣,已經發展成一個大都市;九七年香港以特別行政區身份回歸祖國,九七年後在社會經濟的轉型下, 香港的生活文化和社會的意識形態,相應地亦起了變化。因此根據目前城市的現象,啟示出用ON HONG KONG為聯展部份的主題,藉著攝影家的作品,令俄羅斯的人民能認識香港文化及香港當代藝術攝影的發展。

獲邀請的十位攝影家,當中包括梁志和、蘇慶強、王禾璧、馮建中、尹子聰、黃淑琪、吳文正、朱德華、李志芳、岑允逸。他們是近二十年來香港藝術攝影發展的代表, 當中涉及香港的題材的作品,均帶著各位攝影家在香港生活的個人感受,對城市的變遷及社會不同層面的關注和情感, 他們的作品各有特色,風格異㢠。

香港資深藝術和攝影評論家黃啟裕認為ON HONG KONG的作品可劃定為四類:懷舊的、異國情調的、精神分裂的和虛構的。

懷舊情懷的作品有吳文正的〈香港老店〉、王禾璧〈生活中的瑰寶〉和蘇慶強〈南華地誌〉,香港和中國大陸快速的城市重建和發展令經濟和社會產生鉅變,老商店和殖民時期建築的命運岌岌可危,中國農村的生活條件也處於動盪之中。
異國情調的有朱德華〈遊行〉和岑允逸〈都唔係廸士尼〉,他們的作品解讀了一個攝影理論Architourism (旅遊建築),暴露了對勢在必行的架構的疏離,及揭示對中國當代城市如香港、北京和中國南方城市景緻的奇觀。
精神分裂的算是馮建中〈樓花〉和尹子聰〈城市 ﹣亮〉的作品,那令人不安的多重暴光處理手法,與挪威表現主義畫家愛德華·蒙克的作品《吶喊(1983)互相呼應。
虛構的作品有 李志芳〈Look〉和梁志和〈彩色系列〉,那是他們對自己所處的城市的個人札記;黃淑琪〈Collector〉以女性詩意的眼光描繪我們內心的深處,在模糊明暗對比的記錄間得到靈魂上的安息。

據朱德華了解:「俄羅斯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卻因政治因素,近十多二十年才對外開放。 近年俄羅斯對亞洲文化特別好奇,如香港、台灣、日本、韓國等發展完善的國家地區。我期望俄羅斯新西伯利亞是首站,日後亦希望能把香港的藝術攝影推廣至莫斯科及聖彼得堡等重要城市 。」

20120523

繁體字的一片歷史

信報財經版 2012年5月23日















我中學以後,就沒有再看倪先生的作品了。想起倪匡先生,最想拍攝的畫面是他寫作速度最快時期,是左手拉動紙張,右手拿筆作定點書寫,原因好像是相對移動寫字的右手省力和寫得更快。另一個傳說是,他說話夾雜口音,竟然能運用當年蘋果電腦系統七的語音輸入法「神筆天韻」寫下無數篇章,之後蘋果電腦系統翻天覆地,「神筆天韻」的技術流落何處,啟發了誰家落戶?真想知曉。

20120515

M+ 進行:油麻地

梁美萍從澳門搬過來的光管招牌,作品名字《好掛住芬達》。


不要忘記到旁邊舊物收賣店,觀看光管招牌原置在澳門的舊照片。

余力為在舊唐樓的單位展示攝影和錄像投影。




舊唐樓的空蕩蕩的裸身展示,平時不易見到。



原來還有人對光管招牌的風景上心,而且竟然老遠從澳門搬運回來。曾是澳門新馬路的霓虹光管招牌「可口可樂」和「雪碧」,失而復得轉化成為具雕塑感的裝置,很多人的集體回憶,輾轉流落到油麻地一個毗鄰回收店的公園裡。

M+ 進行:油麻地」還有展出關尚智 + 黃慧妍、白雙全、余力為、梁美萍和Erkka Nissinen的作品。

20120511

文化界聯席會議2.0 「文化變局論壇」







































文化界聯席會議2.0
「文化變局論壇」

化亂局為變局,大家來規劃!

日期:2012512 ()
時間:中午12
地點:Loft Stage (九龍鑽石山彩虹道202-204號華懋工業大廈8/F AD)

       
文化局就要成立,我們到底想要一個怎樣的文化局?它的理念、政策範疇、架構會是怎樣?怎樣可以避免它成為中宣部?文化界及廣大市民有沒有SAY

90年代,一班關心香港文化藝術的朋友成立了「文化界聯席會議」,爭取在議會發聲,最後間接促成了香港藝術發展局的成立。

2012年,香港文化仍是一片亂局:西九、 活化工廈、 版權修訂、淫審條例、公共空間、創作及言論自由、 資助及撥款機制……過去二十年,文化藝術工作者在不同線上與政策制定者周旋,因為政出多門而到處碰壁  歸根究底,是殖民地以至特區政府欠缺高瞻遠足的全盤文化政策所致。香港不能再等,本月初,我們召集了一班文化界的老中青朋友,重新組成「文化界聯席會議2.0」,已就文化局的政策範疇作初步討論,並正向你招手!

     
這次聯席會議的成員和草擬的大綱只是一個開始,我們期望拋磚引玉、集思廣益,再向立法會和政府反映:

召集成員:
工廈藝術家關注組
周俊輝(主席)、李浩暉、李海燕、梁寶山、謝健民、魂游、黃津珏、黃建宏
何慶基、李民偉、金佩瑋(甘甘)、洪曉嫻、崔允信、陳清僑、黃倩文、楊陽、
鄭威鵬(小西)、鮑藹倫

查詢: 9735 0233 (謝健民)
           9176 4038 (李海燕)
9267 0592 (陳家儀) 

文化界聯席會議2.0:政策範疇大綱


     1.          保障文化自由及文化權利
     2.          支持多元文化及培育本土認同
     3.          推動文化觀點的跨局實施
     4.          創造有利民間有機發展空間
     5.          推動藝術發展
     6.          普及與提昇藝術教育
     7.          營造文化空間
     8.          促進文化及藝術經濟
     9.          營造社區文化
     10.      保育文化遺產

     (*更詳細理念及藍圖,將在會上發佈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