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5

因為KLACK,我不介意被邊緣


KLACK ©Lau Ching Ping 2010

剛從藝術中心拿到最新出版(02.2010, vol 6)的《香港藝術界年度調查2007/2008》,有興趣的朋友可從ADC網頁下載。閱後得知這個2007/2008年度的展覽統計,攝影展覽的數量是繼繪畫之後,排行第二,佔全年展覽的數目1404個的16.7%,即231個。如果以每年52個星期計算,每星期平均有4.4個攝影展覽,以中國南部邊緣的小城市來看,香港的攝影風氣不能說不蓬勃。很難想像缺乏像樣展出場地的香港,仍然可以有這許多的展覽。我不打算數算那個是比較像樣的場地,免得羞家;但私下盤算近年觀影經驗,好的展覽都是在場地狹窄的香港式空間找到。
今天石硤尾JCCAC的8樓MAG和2樓光影作坊就分別有陳贊雲《極靜》譚偉平《他方》攝影展同時開幕。展覽需要空間、要觀眾、要媒體宣傳配合。空間問題其實不是問題,因為已經沒有人有能力解決;攝影展覽有愈來愈受觀眾歡迎的趨勢,起碼我在石硤尾感覺如此;媒體是一池死水,如果你的展覽不是商場show、沒有跟商品結合,你的展覽一定是香港媒體覆蓋範圍之外。

近月一連兩份攝影刊物先後登場。
先有四位資深的攝影師以開檯為名的《麻雀》,《麻雀》是以影像同人誌方式出臺,在油麻地Kurbrick,灣仔藝術中心MCCM書店和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2/F光影作坊有售。大面積的照片排版,顏色和陽剛味道同樣濃烈,黃勤帶、趙嘉榮 (Karl Chiu)、岑允逸(Fotopiggie)、楊德銘四位攝影師的作品。


《麻雀》

我沒有上Facebook,可能Facebook上面已經有一番熱鬧。說的是另一本籌備經年的攝影雜誌KLACK,我是後知後覺的情況下終於在HK Art center MCCM書店買到。真不明白這樣高質素的出版,在所有媒體的版面都好像失去報導的興趣。我還沒有完全讀過全本的內容,但我真的非常高興這是我們香港人出版的攝影雜誌,這是一本放在世界跟任何城市比拼都不會感覺丟臉的雜誌。我不只是想說KLACK的美術設計排版賞心悅目,它除了有恰如其分的版面外,它聰慧的把攝影結合生活和想像,很多跨界線的逾越,最得我心;它可以是天文科學、醫學、歷史、懷舊、生活,建築、藝術雜誌;視乎你個人的開闊程度。在北京,上海、廣州,台北等雜誌出版龍蟠虎踞的英雄地中,就是沒有找到像KLACK這樣的一個空間,一個令人刺激思考的多元性空間。香港快被完全邊緣化了吧,但如果我們仍然可以做得出這樣的雜誌,我喜歡在邊緣。
我估計這第一期創刊的印刷數量一定不多,加上是中英文內容,相信會成為收藏攝影集的人的搶手對象,我怕很快要在外國的拍賣網頁才能買到。

20100303

攝影書選的悶人遊戲

這個攝影書選的遊戲其實源於跟攝影師訪談後,希望被訪者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戀物趣味,有時是玩物器材、音樂唱片,但最理所當然的自然又會是關於攝影的出版物。提問的人以遊戲心態對之,其實只是希望拋磚引玉,在瞭解攝影師的心路歷程之後,再對照一下他的私藏珍本,理直氣壯的成全立體的理解,私下亦可滿足八掛的心態。當然人有我有的大路暢銷書,不會惹人太大興趣;反而是偏鋒僻冷的選擇,可能會給各位在互聯網搜尋閒逛浪蕩半天。最近想趁趁網友間的十本荒島選擇,但我收集的攝影書冊其實不多,但腦中一想到要去荒島,還要帶這許多書,肩膀即時感到疲憊,久久未能成事。原來自己開始的遊戲,其實沒想過要悶自己玩的。
前天因應李家昇在加拿大多倫多的攝影展覽,把音樂椅遊戲傳給他,他改天就傳回電郵,說遊戲不好玩!哈哈!好戲在後頭,不好玩的遊戲反過來玩得出神入化,看看下面家昇給我的回覆,這才是好玩!(劉清平)



「唉吔,那個遊戲不好玩。書如煙海,那等如扔一塊石頭入水,純爲浪花採啖笑而已。我有一個小展覽在美一大學,今天剛剛開始。展了我的「二讀記及一些商榷的事項」系列30張照片。雖然裡面包括了不少關於攝影的書,但都不一定全是我所喜歡的。和每一本書有著不同層次的關係。喜歡與不喜歡之界線有如Ansel Adams 之灰區域,你真不能一言而盡之。你喜歡一本書的開端, 但不一定喜歡它的結尾。我讀Susan Sontag的論攝影,就不喜歡她後一部份的觀點。也許,可以換另外一個模式把範圍收窄一點,問十本你最喜歡的荒木經惟。又或者更收窄一點的問,在你的書架上,十本你最喜歡的荒木。以上我提出的只是一個思考的框架,你也可以用同一個模式套入十本你最喜歡的 A.D. Coleman,如此類推。最近有一些朋友在玩那個帶十本書去荒島的遊戲。去荒島其實有很多附帶的支節不可以忽略,所選帶也不能夠太重,不消說你與誰同行。比如說我有一本1978版的 Avedon (Photographs 1947-1977) 。275mm x 365mm,這樣尺碼的書放進行李袋裡還是很勉強。Taschen 出版的大塊頭Araki我沒有買,不過就算買了也不能帶它去荒島,實在太重了。好像有位朋友想帶 Talbot 的 The Pencil of Nature。記得有一趟在日本東京都寫真美術館,負責人帶我去看他們的藏品庫,那庫的門如一道放大了比例的夾萬。就是在那個機會他給我看他們館藏的那本 Talbot的書。我還記得他們慢慢將那酒紅色的天鵝絨布打開,The Pencil of Nature 那個本子就在裡面,因爲深怕陽光對書之損害也。荒島的陽光也不期然的令我產生聯想。不過荒島遊戲也畢竟只是一個遊戲,它附帶的點子純屬啖笑耳。如果要收拾行李去荒島,拿不定主意可帶個Kindle。當然其中也有很多問題也還要解決。我今天收到你的電郵就想起一本書,一本我喜歡的書而又挺合切了你的問題。我從書架上找到那本書想把封面掃瞄個檔案給你,才發覺在我腦子中的那本書原來是關於近代美術史而不是孤立地關於攝影的。不過既然找了出來就勉強都算是了。也算是對攝影的不同理解。反正,攝影都不能把自己從美術史割離成爲潔身物。此外,該書中還有森村泰昌,Barbara Kruger等,我們也不能說不是關於攝影的。我說的那本書,作者是Hideki Nakazawa,書開本104mm x 147mm,原是在1989年出版,我手上的是1994年出版的第5刷(即第5次印刷)。再說,那本書也挺合帶去荒島閱讀,極輕便也,完全合乎袋裝書規格。書分15章,共42頁。從印象派到現代藝術,全部文字皆是手寫,插圖也是用手繪而不是用攝影製版的那種。真會開照相製版的玩笑。不過雖然是說近代美術史,也有一點啟發,如果有人(或該原作者)用同一個方式編一本攝影史一定很可讀。甚至,編一本香港攝影史也一定會令人愛不惜手。日本人有個很可愛的地方是懂得等量齊觀。所以剛才說的那本書,湯村輝彥,橫尾忠則,日比野克彥等都在那裡。他們深懂保留自己的文化遺產,不是即食即棄。好了。希望這個答案是答了你的問題,雖然答案的錦盒裡只得一本書。不過十本書和一百本書的答案都是一樣,其實都是一個笑話。倒不如開一個小差,就給你一本書,正襟危坐地,說一個玩笑。」李家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