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琪(Ki Wong)
黃淑琪(Ki Wong)是大學藝術學院的攝影講師,也是新近出版的攝影雜誌《KLACK》的總編輯。黃淑琪拍攝的題材極多樣化,作品不拘一格。我選了一幀她替香港文學雜誌《字花》拍攝的封面作品。《字花》是近年唯一可以在年青人流傳的香港文學雜誌,創意泱然。近年換上攝影照片作封面,點子大膽創新。此幀照片中的人物,皆是在不同創作或言論的主事人物,例如《字花》雜誌編輯鄧小樺,立法會議員長毛梁國雄等等,意見議題的爭論人物在香港的奇異生態中,各自尋找位置和出路。是近期我非常喜愛的雜誌封面。
©沈嘉豪(Bobby Sham)
沈嘉豪(Bobby Sham)是香港少有的繼承原始拍攝方式的實驗者,他一直堅持拍攝針孔成像的作品,近年則實驗大型菲林相機配合古老的原始光學鏡頭,思考原始鏡頭拍攝人像的張力和現場拍攝的互動。我選的這幀是拍攝推動香港前衛藝術的陀手榮念曾(Danny Yung)先生,沈嘉豪以進念二十面體(Zuni Icosahedron)成員的身份,在榮念曾於劇院作導演的間斷時間拍下照片。
余偉建(Vincent Yu)是著名攝影記者,亦是The Upper Station攝影畫廊的主理人。先前出版了《我住石硤尾》(Our Home, Shek Kip Mei 1954-2006)攝影集,獲得美國Photoeye的Richard Gordon評選為2008年度最佳攝影書籍。最新作品《消失的海岸線》(The Vanishing Coastline),拍攝和記錄香港逐漸消失的原始海岸線;正當在小學課本稱作水深港闊而馳譽世界的維多利亞海港現在被譏諷為維多利亞小河,香港市民不惜舉家遊行反對繼續把海岸線弄平填窄。拍攝都市的擴張而變相侵蝕自然界的面貌,可以是政治式的預言,也是對不斷發展是硬道理作當頭棒喝。
吳世傑(Ng Sai Kit)是「攝影工作室」(The Workshop)創辦成員之一,並為其同名出版刊物編輯成員。吳世傑一直以嚴謹的區域曝光法(zone system)拍攝黑白照片,追求純粹攝影的光影節奏。我選取了他近年直幅取景的闊角度風景照片。 大片幅高質素菲林的解像度 ,照片細部清晰細致。有論述者說及跟中國文人山水畫的構圖一脈承傳;視點由高至低,或低至高,類山水畫的散焦點透視,觀者從一點游走到另一點,畫面跌蕩起伏有致,景中無論人物草木建築空間皆可遊可玩。
謝至德(Ducky Tse Chi Tak),是著名新聞攝影師,多年以來有計劃地拍攝香港城市的變遷面貌。這次選取他以非直接拍攝的另類創作。個人認為是他多年對城市變化觀察的意識昇華揭示。曾經被喻為妖獸都市的香港,龍蛇混雜,也是蝙蝠俠(Batman)繼葛咸城(Gotham City)以外唯一出動竭止罪行的世界大都會。空氣污染和摩天大樓增長冠絕全球。如果從昆蟲的眼睛冷眼旁觀,自然界的複合視覺凝視著人類高科技城市的貪婪築構,別有一番既近且遠的末世情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