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9

訪問陳贊雲(4)


《極靜》World trade Center, Seoul, Korea 39x36.5 cm 2003

劉:《極靜》跟《永恆的召喚》比較,拍攝方法似乎更個人,更微觀,選擇完全不同。
陳:或者我應該說說《永恆的召喚》:在美國修讀藝術的時候,對建築興趣亦非常大;宗教方面則從小領洗,中學幾乎每日望彌撒,所以宗教的很多問題,我們人是從何而來,到底有沒有神、誰創造宇宙、宇宙有沒有開頭和完結,十多歲的時候已經開始思考。在《永恆的召喚》時,可說是所有的思考集合在一起;心態上跟《極靜》不一樣。 在《永恆的召喚》心態更覺得謙卑,像是個朝聖者的心,到世界各地找尋宗教的某種特色和問題的解釋。為甚麼世界各地的人類,突然會有不同的宗教出現,理解人在宇宙中的位置。每個國家民族文化,都有其特別的宗教,自己亦絕不會判論各種宗教的對和錯。既然宗教差不多是全人類的普通存在,我就是想找尋那共通點,而不是他們的差異。我覺得如果一個人到一個佛寺、或者天主教的大教堂、然後再到中東的清真寺;如果他是帶著開放的心靈,相信他也能領略宗教的情結。所以我就利用接近紀錄性攝影的方法去紀錄世界的宗教建築。建築攝影其實是一門特別的學問,例如照片兩旁的直線總是要保持垂直和平行,利用4x5 view camera及鏡軸移位等方法,減少失真和變形;我其實也盡量維持及尊重這種傳統。當然不光只是建築,宗教上神聖的氛圍也是拍攝的主體。神聖的氛圍可遇不可求,有些特別新的宗教建築,我明顯感覺得較少。到過建成千多年的清真寺,宗教氣氛真是非常濃厚!所以這個展覽我要忠於宗教本身的氛圍、我要忠於建築攝影、最後亦要忠於自己。我不想純粹是建築攝影,不然我和別人的建築攝影差別不大。每人拿著view camera都可拍攝,何況我的攝影機沒有4x5 view camera的解像度;我要有些東西是屬於我自己的。話說回頭,如果我拿的是4x5 view camera,有很多東西我可能拍不到。
劉:為甚麼?
陳:我不喜歡用三腳架。我是用ASA400的負片、確保照片有足夠的景深和避免手震。我利用Hasselblad相機去遷就和減少變形。
劉:用Arch body 還是Flex body?
陳:我只是利用Hasselblad保持畫面水平,有時這方法可能拍下太大地面的面積,在放曬時候裁去便可,畫面由四方變成長方型而已。我不會覺得因為我是用Hasselblad,所以要完全把四方畫面保持,甚或連菲林框都放給你看。
劉:既然喜歡最大的靈活性,為甚麼不用135相機?
陳:但135相機的解像度未能達到我的要求。
劉:這算否是中間取捨的平衡?
陳:可以這樣說。但《永恆的召喚》中的部分作品,2:1面幅較為狹長的比例,是用日本的Horseman相機拍的,菲林是6x12 cm,比Hasselblad大一倍;屬於全景(Panarama)拍攝用。鏡頭基本是4x5機的標準,Rodenstock替他們設計,鏡頭加上可以調焦距的裝置,不須配上黑皮風箱(Bellows),可以用磨砂對焦屏對焦。這相機的兩個機身都已購下、較複雜的型號可以作少許的鏡軸升移,配備了三支鏡頭。利用鏡頭的呎標調焦,不需使用磨砂對焦屏,很多時都可以手持拍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