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9

訪問陳贊雲(5)

《極靜》Liu Xiao Dong's Dalmation, Beijing, China 19x47.5 cm 2001

《極靜》Motorcycles, Taipei, Taiwan 20x47.5cm 2001

劉:《極靜》書中,全部都是四方形的照片,唯一例外是中央對頁的一對扁長照片?
陳:這兩張是Hasselblad的X-pan拍攝的,它是用135底片,但面積是它的兩倍,
有點像Horseman相機的135版本。我用了這機一年多,發覺它未達到我的(解像度)需求,後來把它賣掉了。跟著就買了Horseman。X-pan其實是很用的相機、方便輕巧,很適宜旅行使用,有三個鏡頭選擇,可惜已停止生產;不過生產數量好像不多,現存的都升值了。
劉:很多攝影師因應慣用的不同相機,片幅比例構圖等等形成一種習慣、一種紀律,甚或一種包伏,你好像很灑脫,輯錄《極靜》組相,沒有此限制?
陳:不算是包伏,我喜歡輕巧方便, 盡量嘗試新工具拍攝。好像這張拍攝的是畫家劉小東的斑點狗,構圖時依然放牠於正中央,當然可以利用Hasselblad拍相似的東西;但這照片左右的大片空間,狗在中央有點孤孤伶的感覺,北京的片片白雪落在深色的草地上,跟在狗的身上黑色的斑點,很多有趣的東西同時發生。
陳:我問劉小東:這狗在零下的北京氣溫會否太凍了吧?他說不怕,它很活躍、就是喜歡跑來跑去的活動。我想如果牠不走動著,豈不凍僵,哈哈!
陳:另外一張在台北,就是利用很闊的視角拍停在路旁的電單車,它們的倒視鏡剛反映著天空白色的雲,那天比較暗晦,很自然的成為此畫面,沒有photoshop的改動,放出來就是這樣子。我不大相信有包伏。我其實像很多攝影師一樣,喜歡嘗試不同的相機,見識每個相機不同的可塑性;最重要是選適合自己的工具,而不是受制於它。
劉:攝影集的文字提到你在台北四處張羅黑房器材?
陳:大約八年前我開始張羅黑房器材,《永恆的召喚》內所有的照片都是在我的黑房做出來的;那時候其實已經流行數碼相機,很多台灣的攝影器材店都不賣黑房器材的設備了,都是賣多年前剩下的存貨,例如16x20吋黑白相紙用的洗水器(Print washer),想買英國的Nova ( http://www.novadarkroom.com/product/150/Washmaster_Eco_Fine_Art_Print_Washers.html ) ,只剩下20x24吋,覺得太大,唯有自己設計,找製作塑膠的師父代為製造,效果是出奇的好。每個器材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有在ebay買的、有聯絡日本或德國的公司訂購的,花了一年時間才能整合一個黑房。
陳:放大機一直想買回在美國時用的Omega D-2 ( http://www.khbphotografix.com/omega/index.html ),台灣的售價很貴。後來在二手店找到Fujimoto 4x5 放大機,2萬多台幣,而且幾乎是全新的,原來上手是廣告公司用作描摹圖畫用的。最喜歡的是它的光箱是Diffuser (柔光式)和Condenser (聚光式)的混合型,用後感覺它真是最好的設計!
劉:既然你從來不抗拒新科技,為甚麼現在仍然眷戀曬Silver print (黑白銀鹽像紙)?
陳:主要是現在的數碼相機的解像度未及我的120菲林相機,某部分高級型號售價亦非常高昂。10:00
劉:如果數碼相機真的從解像度到價錢都已達你的要求,那你會否放棄黑白銀鹽照片?
陳:黑白銀鹽照片是可以維持極久,高解像度、微粉分佈感覺自然,不像數碼照片過度放大後出現的馬賽克(mosaic)。在台灣做很多數碼照片的攝影師朋友對我說,數碼照片的灰階分佈似乎亦未能平均如銀鹽照片;到某一色階它就會變成死平。
劉:在《極靜》的展覽前,有沒有考慮選擇採用Lamda print還是Inkjet print?
陳:我先用Inkjet印11x14作樣本;其實以此呎吋效果已經可以,但我沒有嘗試把照片用Inkjet放大至最後展覽的呎吋。老實說:我看不出採用Lamda 出來的照片是經過數碼的程序。唯一可惜的就是褪色的問題;曾經想過可否對購買我的Lamda print的朋友,如果照片在廿年後變色,我絕對會想再印曬另外一張給他。
劉:為甚麼不如購買你的inkjet print (噴墨照片)?
陳:但當然要肯定現在的噴墨照片是否比Lamda 更耐存。


沒有留言: